新闻中心

负电价现象:新能源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8188www威尼斯注册

2025-04-15 12:48: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电力市场频繁出现“负电价”现象。山东电力市场运行工作日报显示,3月17日和18日,市场发电侧最低价分别为-80.00元/兆瓦时、-100.00元/兆瓦时。今年1月,浙江电力现货市场曾连续两日报出-200元/兆瓦时的最低电价。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负电价的出现,主要源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风电和光伏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白天中午时段往往风光大发,而用电负荷无法实现消纳,导致供大于求。由于电力无法长周期、大规模储存,发电企业为了完成消纳,便会在现货市场采取报低价的策略,甚至倒贴钱鼓励用户用电。这种现象并非市场失灵,而是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决定的短期市场现象。

  此外,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电价的关键因素。当供给远大于需求时,市场价格可能降至负值。这一现象在其他新能源比例较高的国家也屡见不鲜。例如,德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也曾多次出现负电价。

  负电价的出现,对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现货市场交易电量占比有限,中长期合同保障了大部分电量电价,因此短时负电价对总体收益冲击不大。然而,长期负电价可能意味着电力明显供大于求,反映出电力系统灵活性和调节能力的不足。

  对于电力用户而言,负电价主要出现在电力批发市场中,普通消费者并不直接参与,因此现货市场价格并不会直接影响居民电价。然而,负电价的出现为电力市场提供了实时供需信号,有助于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面对负电价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首先,应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统筹布局,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及时引导电力规划建设。打破各省间的交易壁垒,通过全国统一市场分散风险。

  其次,积极引导企业错峰生产,8188www威尼斯APP加大储能设施建设力度。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为负或极低的时候储存电能,在电价高的时候释放电能,帮助平衡电网供需。此外,推广智能电表和用电管理系统,让用户更加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和费用支出,通过需求响应、分时电价等机制,激励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

  最后,完善市场机制,加强跨区域协调机制,以更好地匹配电网需求和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思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被动消纳”转为“主动调节”。

  负电价现象是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反映了电力市场在能源转型期的复杂性和挑战。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系统灵活性、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应对负电价带来的问题,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