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五大三小”能源转型新动向

2025-04-18 17:29: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年来,中国能源逐“绿”向“新”,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以及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电池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80%以上,有望提前实现2030年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目标。笔者梳理,中国能源转型目前的态势可用“五大三小”来形容。

  能源转型加速,原本预测2030年甚至2035年才出现的节点现在已经来临。而此前,机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到2035年左右才会突破40%,但这一比率2024年就已实现,比预计整整提前了11年。2024年7月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代表能源转型的交通用能电气化、锂电池储能产业大发展、绿色电力大发展以及人们绿色消费理念的大普及。

“五大三小”能源转型新动向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的成品油消费的拐点提前到来。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与LNG重卡共替代汽、柴油超5000万吨,占成品油消费比重的近1/7。全年成品油消费量3.9亿吨,同比下降2.4%。而此前行业的预测是,中国的成品油消费在2030年达峰,即便提前最多提前一两年,现实情况是拐点出现提前了6年。

  能源转型的路径愈加清晰,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尚没有完全突破。经过近10年的探索,全球关于能源转型的路径已基本清晰:要么传统化石能源通过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S/CCUS)等手段进行降碳,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要么开辟风电光伏、水能、氢能、地热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非化石能源赛道,外加大型储能设施以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截至目前,CCS/CCUS的全产业商业化应用还没有打通。也就是说,8188www威尼斯注册这个新产业目前还产生不了规模化的销售收入,从空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的技术还不成熟,捕集成本依然居高不下。2023年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技术路线多元发展,正迈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当前,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发展方向尚不明确、规划运行不够科学、产业发展还存在隐忧、市场机制仍难盈利等问题和挑战。

  中国能源体系建设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而新型电力体系是核心和重中之重。截至2023年底,我国工业部门的电气化率已经达到27.6%,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数据表明,中国的电气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电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的预测,到206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0%。目前,一次能源品种中,煤炭是发电的主体能源,也是兜底保障能源,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效应最大;天然气是发电的另一主体能源,中国仍不足5%,原因是价格依然相对昂贵,价格机制尚未理顺;风电光伏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发电成本已经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了,但其“系统成本”仍居高不下,8188www威尼斯注册其不稳定性和弃风弃光成本仍不可忽视;地热能发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目前均有各自的短板。

  能源转型与AI的发展息息相关。AI的背后是芯片,是半导体产业,是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而支撑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是大功率、稳定的电力系统。2023年,中国的数据和算力中心的耗电量达到了150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和算力中心耗电量达到50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电力消耗的5%。从全球范围来看,AI的能耗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发展正在不断增长。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是2022年的3倍。而这一增幅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当前,数据和算力中心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个问题,在美国尤为突出。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在能源转型上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特朗普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与拜登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特朗普强调优先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政策方面,特朗普提出将扩大化石燃料生产,削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的税收抵免与财政补贴,支持清洁能源关税。具体而言,需求方面,削减电动汽车等产品的补贴将使美国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投资方面,削减生产投资补贴将减缓美国新能源产能扩张速度。随着美国继续推动制造业回流,锂电池与光伏组件等产品产能或将大幅增加。

  政策的牵引进一步到位,但如何将政策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还有待观察。2024年8月11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这一政策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双碳”目标的社会共识,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但如何解决新能源产业的“红海竞争”问题,仍需要大举措。由于我国新能源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不能简单采取“关停并转”的政府主导方式,下一步亟须基于市场导向的重大举措。

  传统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与新能源产业的分布式供应系统如何进一步协同,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发电厂与电网之间存在技术障碍,导致所发电量难以并网。现有的电网设施无法满足风电产业的需求,尤其是风电的间歇性特点与电网要求的供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

  总体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牵引力量之一。展望2025年,中国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预计2025年我国化石能源产量稳步增长,新能源产量快速增长,带动国内能源产量52.6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提升至84.7%,较2024年提升0.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清洁能源占比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风电与光伏保持高速增长,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突破19.5%,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9.4%,带动清洁能源占比29%,同比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

搜索